网站公告

学院相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名俗 > 正文

服饰禁忌

更新时间:2015-01-20 14:15:09

       服饰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结晶,有着遮身暖体的功能,还包含精神文明的含意,具有美化人身的功能。所以,服饰几乎从起源就开始将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等沉淀在其中,逐渐具有了社会文化的特征。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民俗中的“十里认人,百里认衣”的可能性。同时,在服饰的颜色、款式、穿戴及放置等方面也形成了不同的禁忌规约。
 
颜色禁忌
 
忌穿贵色服饰
 
在我国古代,服饰的不同颜色寓示着高低贵贱、好坏吉凶。所以,有些贵色服饰,普通老百姓是不能穿用的。不仅如此,不同的朝代还有着不同的贵色。
 
黄色是最普遍的一种贵色。由于黄色是金子的颜色,因而也兼有了尊贵的含义。历代黄帝大都崇尚黄色,如将登基做皇帝称为“黄袍加身”。皇帝使用的颜色,其他达官贵人以及普通百姓自然不能使用,否则就会被视为“要造反”、“想篡位”。清代徐珂编纂的《清稗类抄》中说:“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非特赐者不能服。”
 
在宋代,民间禁用的贵色是黝紫色和赤紫色。这在《燕翼贻谋录》中有记载:“仁宗时,有染工自南方来,以山矾叶烧灰,染紫以为黝,献之官者洎诸王,无不爱之,乃用为朝袍。乍见者皆骇观。士大夫虽慕之,不敢为也。而妇女有以为衫禐者,言者亟论之,以为奇褒之服,寝不可长。至和七年十月己丑,诏严为之禁,犯者罪之。中兴以后,驻跸南方,贵贱皆衣黝紫,反以赤紫为御爱紫,亦无敢以为袍者,独妇人以为衫禐尔。”
 
在清代,香色(降纱,次明黄一类)曾经在民间被禁用。为贵的习尚,民间也曾一度禁用。《清稗类抄》中说:“国初,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后储位久虚,遂忘其制,嘉庆时,庶民习用香色,至于车帏巾栉,无不滥用,有司初无禁遏之者。”
 
忌着凶色服饰
 
所谓凶色服饰,是指白色、黑色服饰,因为黑、白两种颜色都与死人的事紧密相关,直到今天,人们举办丧事,也都带黑纱,或穿白色孝服,佩戴白纸花等,所以白色、黑色服饰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之事,所以一般人都忌讳穿着,尤其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人们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服,唯恐因此带来不吉利。
 
以白色为凶色的禁忌早在《礼记·典礼》中就有所记载:“为人之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即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能穿纯白的衣服。虽然这种禁忌在历史发展中有所间断,但基本是我国服饰凶色禁忌中的主旋律。
 
至于黑色,古人在做寿衣时,一般是禁忌用黑色的。给死者穿寿衣,通常要穿蓝衣,因为民俗认为穿黑衣会使死者转生为驴。
 
除了白色、黑色为凶色之外,有些颜色在特定的场合中也会临时带有凶色的意味,如红色。红色在我们的印象中属于喜色,常用在婚嫁、生子、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但是,红色又与血液的颜色相同,因而容易引起人们关于伤害、流血的恐怖联想,所以,在丧葬期间是忌讳穿红色服饰的,唯恐冲犯到鬼魅、神灵;况且红色属阳,去世的人将要去往阴间,如果穿着红色服饰参加丧葬,在阴阳方面也不协调,人们担心这会给逝者带来不利。
 
忌穿贱色服饰
 
贱色服饰就是地位卑贱的人穿着的衣服颜色,以及从事下贱职业的人穿着的衣服颜色。这种颜色主要有紫色和绿色。
 
在古代,除了小孩和妇女,普通人忌讳穿紫色外衣,因为紫衣是下吏皂隶穿着的衣服颜色,《清史稿·舆服志》中记载,古代官员只有佩紫色绶带,而服色均无紫色。可以说,视紫色为贱色是带有政治等级观念的内容。
 
关于绿色,民间有男子不戴绿头巾、绿帽子的习俗。这种禁忌的缘由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唐代人李封做延陵(今江苏丹阳一带)县令时,有人犯罪了,就让他们头裹青绿色头巾以示处分。由此,江南一带就视戴青绿色头巾为奇耻大辱。到了元、明、清时期,只有妓女、优伶等“贱业”中的人才穿绿色服饰,而且元、明时还规定娼家男子戴绿头巾。《中国娼妓史》中记载:“后代(元以后)人以龟头为绿色,遂着绿头巾为龟头。乐户妻女大半为妓,故又叫开设妓院以妻女卖淫的人为龟,或叫乌龟。又以官妓皆籍隶教坊,后人又呼妻女卖淫的人为戴绿头巾,或叫戴绿帽子。”由于有这样的规定,所以普通人都忌讳穿着青衣、绿衣,唯恐自己沾染上贱业、贱民的“不洁”、“污秽”等习气。
 
忌穿艳色服饰
 
中国古人讲究中庸之道,任何事太过头都被视为犯忌讳,服饰也同样。人们衣着服饰的颜色应当与人的年龄、相貌、品行、德才等相符合。如果不符合便有“超越本分”的嫌疑,如三十已过的女人仍穿着过分艳丽的服装,就会被认为是轻浮下贱的人;男人如果穿着过分鲜亮,就会被视为浪当好淫之辈。当然,这种禁忌在现代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材料禁忌
 
忌用车帷帐做衣服
 
《风气通义》中说:“俗说帷帐车不可作衣,令人病疠。”也就是说,古时有不能用车帷帐做衣服的风俗禁忌。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车帷帐整日被风吹日晒,遮灰挡尘,再加上乘车人员比较复杂,难免滋生细菌,传播病毒,用这种材料做衣服必然会使穿着的人生病。
 
寿衣忌用缎子、洋布
 
绫罗绸缎都是非常好的服饰材料,对活着的人来说,无论穿哪种都可以,只要能够支付布料的价钱。但是,对于去世的人却忌讳穿缎子做的寿衣,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谁都不希望自己家断子绝孙。所以,寿衣都不用缎子而用绸子,因为“绸子”与“稠子”谐音,用绸子就意味着逝者可以庇佑活着的家人,让家庭人丁旺盛、香火永存。
 
另外,旧时有一种布叫“洋布”。洋布是相对于农家自制的土布而言的,这种洋布质地好、色泽鲜,价钱也低廉,很多人都喜欢用它裁制衣服,但是,对于逝去的人依然不能用洋布做寿衣,因为“洋”与“阳”谐音。去世的人要穿着寿衣去往阴间,而带有洋字的布料会使寿衣带有“阳间”的含义,这样阴阳不协调,无论对去世的人还是对活着的人都是不吉利的。
 
款式禁忌
 
忌不分地位高低
 
无论古今,人都有社会地位高低的区别,既然有这种区别,那么在服饰上就应该有所不同。如清代团龙褂是贵族服装,只能用于皇室,民间禁止穿着,不仅如此,皇室中的皇帝、皇后、皇太子、太子福晋等之间也有差别。再如蟒袍,它也是贵族服装,用于大臣,而且根据品位等级的不同而有差别,蟒袍在民间也是禁止穿的,即使有钱也不可以。又如补服,俗称补子,是普通官吏的服装。补服上的徽识也是分等级的,文职用鸟,武职用兽,这种衣服在民间也是禁止的。另外,皇族官员等人都不带毡帽,因为毡帽是普通农夫、市贩等百姓的装束。
 
忌衣服不分性别
 
在古代,民间忌讳衣服的款式不分男女,因为男尊女卑,男属阳、女属阴……如果男性穿着女性的衣服,或者女扮男装都是要犯忌讳的。另外,男女的衣服还有象征生育的含义,如在很多民间神话传说中,都有男女因换穿衣服而使女方怀孕的说法。汉族有些地方,在结婚时会让男女双方换裤带也源于此。不仅汉族有衣服不分性别的禁忌,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禁忌,如鄂温克族人禁止夫妻互换衣帽穿戴,否则就会对狩猎造成不利。
 
忌衣服不分婚否
 
在今天,要判断一个女子或男子是否结婚是不容易的,可是在古代某些地方却很容易,因为他们穿的衣服就会向他人传达这一信息。如四川西部一些地区,没有出嫁的女子没有裙裤,只有出嫁之后才会置备并穿着。贵州布依族没有结婚的男子要在衣襟或衣扣上拴上一缕红线,而已婚男子却不能用红线系襟扣;没有结婚的女子,其腰间的丝带和胸前的围兜上都绣着红花,已婚女子却禁止用绣红花的丝带和围兜。按照苗族的旧俗,未婚的男子要把金鸡羽毛插在头上,未婚的女子要把海螺串成珠子,挂在脖子上作为标志,否则就等同于触犯了伦理禁忌。
 
忌衣服裸露肉体
 
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服饰在款式方面非常忌讳衣服裸露肉体,所以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西北地区的汉民就禁忌衣服短小,上衣一般都要长过膝盖,而裤脚要达到脚面。虽然这种禁忌在现代逐渐被弃之不顾,但是很多少数民族仍然禁忌穿着短袖衣、短裤和裙子,忌讳穿短裤在户外活动。云南有些地区的妇女外出还要手执一把伞。伞有布围,用来遮住自己的面孔,而且非常忌讳别人揭开布围来看。
 
忌衣服下摆有毛边
 
在我国山东一带,人们禁忌衣服的下摆有毛边,认为那是丧服的样式,生者穿着恐对自身不吉利。
 
这种认为衣服下摆有毛边便是丧服的样式的想法,与丧服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对鬼魂怀着恐惧心理,担心死者会降祸作祟,为了不被死去的鬼魂辨识,他们在办理丧事时就披头散发,用泥涂面,衣着也与平时大不相同。后来随着伦理观念的进步,丧服的意义也逐渐演变成为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于去世的至亲的人,直系、直接的亲戚如儿子、儿媳、未出嫁的女儿等要穿着名为“斩衰”的丧服,这种丧服用最粗的本色生麻布做成,基本不经过加工,样式粗陋,这意味着子女等非常悲痛以致无暇顾及衣服的好坏。
 
忌衣服扣子为双数
 
古人在为衣服上钉扣子的候,一定会钉成单数,如三个、五个,而忌讳衣服的扣子为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认为扣子成双数会影响穿衣人的前途、事业等。
 
关于“四六不成材”,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由于过去医疗条件太差,婴儿初生“四六风”猖獗,一旦患了“四六风”,婴儿就等于没命了,因此就有了“四六不成材”的说法。另外,有人说天四是阳爻的起点,地六是阴爻的起点,也可以说天四是阴爻的终点,地六是阳爻的终点,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都不堪重用,如同一个是新生的树苗,另一个是行将腐烂的朽木,都不能当做建造房屋的好木材,于是有了“四六不成材”的说法,无论是哪种原因,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总之,这种“四六不成材”的说法影响了人们的穿衣。
 
忌穿透明衣服
 
在《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夏不得服亮纱,恶见其肤也,以实地纱代之,致敬也。”这里的“亮纱”指的是透明纱制成的衣服。夏天虽然炎热无比,但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敬意,人们都不能穿会透露肌肤的衣服,不仅对男性有如此禁忌,对女性更是有这样的禁忌,女子的服装不能透出内衣,否则就是触犯禁忌。
 
忌新娘礼服有口袋
 
这是中国台湾地区关于新娘服饰的禁忌,旧式婚礼中,新娘上花轿时所穿的衣服上下连一个口袋都没有。之所以会有这种禁忌,是因为娘家担心出嫁的女儿将自家的财气以及福分带走。在古代,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嫁女儿本就是赔本的,如果家中的财气和福分也被带走,那么娘家的损失就太大了,由此想出了新娘礼服不做口袋的方法。这种方法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禁忌。
 
忌用两片布裁制新娘礼服
 
很多禁忌都源于人们的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如果新娘的礼服用一整块布缝制而成,她穿上就会从一而终,如果新娘的礼服用两块布接在一块缝制而成,就意味着这个新娘有可能会再嫁。再嫁或是因为丈夫亡故,或是因为丈夫将其休弃,这不论是对婆家还是对新娘自身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新娘的礼服就忌讳用两块布缝接而成。
 
忌寿衣袖短露手
 
寿衣是给去世人穿着的衣服,而中国人一向视死如视生,而且认为死者丧葬是否好,对于活着的儿孙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这些想法,人们对于寿衣自然非常重视。在款式方面,寿衣的袖子一定要长,必须将手完全盖住,忌讳袖短露手,否则,日后儿孙会沦落到讨饭的地步,这也是一种联想,因为乞讨为生的人往往捉襟见肘。
 
穿戴禁忌
 
忌反穿衣、反戴帽
 
古人非常注重穿衣,从穿衣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点。在穿衣上,非常忌讳反穿衣、反戴帽。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说法,也就是说,孀妇在改嫁时才反穿罗裙,如果日常生活中女人反穿罗裙,那就是不吉祥的。除此原因之外,民间还有亲人去世后要反穿衣的习俗。我国很多地方,在给去世的人穿寿衣时,并非直接穿在死者身上,而是让孝子或亲属先反面层层穿好,再剥下来一次性穿到死者身上。因此,人们也特别忌讳日常生活中将衣服反着穿。如果反着穿,就意味着是在诅咒自己的亲人死去。
 
另外,古代有些地方在人去世后为其反戴帽子,清代熊伯龙的《无何集》中说:“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这就是说,人们忌讳反戴帽子,其原因在于类似于死者的穿着法,这对活着的人来说是一种凶相。
 
忌穿别人穿过的衣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衣服,所以古人认为,衣服与本人有着同一性,或者说衣服上会附着本人的魂灵。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古人非常忌讳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如果穿别人穿过的衣服,自己的灵魂就会受到影响而变得不安宁。这种禁忌在很多民族的习俗中都存在,而青海的藏民尤其忌讳这一点。
 
忌反季节穿衣
 
在我国北方,民俗忌讳反季节穿衣。由于北方春夏秋冬的特点比较明显,季节性比较强,所以,人们衣服的季节性也比较强,会按照单、夹、棉、皮的顺序循环更替。但如果反季节穿衣,如六月天穿棉袄,那么有一种可能是生病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家道衰落,经济拮据,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人们眼中的好现象,所以反季节穿衣就成为一种禁忌。
 
忌直接穿刚晾干的衣服
 
忌直接穿刚晾干的衣服,这是南方沿海一带在穿戴方面的禁忌。过去,南方沿海一带人晾晒衣服是用竹竿把衣服穿撑起来,看上去如同一个竹竿人穿着衣服似的。这样晾晒的衣服如果取下来直接穿在自己身上,就有可能使自己受到竹竿人灵魂的侵扰而成为一个“竹竿鬼”。所以,衣服晾干后,收下衣服,再折叠起来放一段时间就能起到化解的作用,也就不会有不吉祥的事出现了。
 
忌男穿女鞋
 
在我国古代,性别意识非常强,尤其是农村,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性别的区分,如在穿戴上,浙江南方的农村就禁忌男人穿女人的鞋。认为男人如果穿了女人的鞋,就会被鬼戏弄嘲笑,在走路时伤到脚趾。其实,男性的脚和女性的脚有很大的区别,男穿女鞋必然不合脚,伤到脚趾也是难免的,为了加强这种禁忌的意识,就加入了“鬼戏弄嘲笑”的因素。
 
忌衣冠不整
 
一个人的衣着情况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以,人们都非常注重衣着,无论旧还是新,都要求干净整齐,而忌讳衣冠不整。如山西一带民风忌讳不戴帽子,将露顶视为羞耻。塔吉克族也忌讳随便摘下帽子,即使进屋谈话时双方也都不摘下帽子,当摘下帽子谈话时,那就说明谈话涉及的问题很严重了。关于帽子,汉族民间也忌讳歪戴帽子,俗语说的“歪戴帽,狗材料”表明的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在衣着方面还忌讳衣扣不系,或者系错;忌讳不穿鞋袜,或者只穿一只鞋袜。对妇女还忌讳不裹脚,裹脚妇女的裹脚带也不能松驰拖地,否则,这样的女人就会犯酒色。
 
不仅平时要求衣着整齐,在祭祀的场合尤其要求穿戴整洁,不能过于简率,否则就会冒犯神灵。如苗族人在日常居家入寝时也不解裙,就是唯恐衣饰不整而冒犯了鬼祟。
 
忌触碰某些有神性的衣物
 
忌触碰某些有神性的衣物,这种禁忌在少数民族中比较多,因为少数民族的有些衣物与信仰、崇拜有关。如彝族男子头上的“天菩萨”就忌讳他人触摸;景颇族忌讳幼辈人乱动乱翻长辈人的包头;崩龙族人也忌讳触动包头、衣物。另外,羌族小孩平时常挂铜镜,帽子上钉海螺壳,这都是用来避邪的,所以也禁忌生人触动。否则,就有可能冒犯神灵,招致不吉。
 
缝补禁忌
 
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衣服在穿的过程中会出现磨破、挂破、掉扣子等情况,这时就需要缝补。关于缝补,民俗中的禁忌是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河北定县一带认为,如果不脱下衣服就让别人缝补,那么自己嘴里就一定要衔一样东西,如筷子、秫秸等,否则自己家中就会被贼偷。这种说法可能是家庭中的戏谑,也可能是出于补衣如补洞,有了洞,不把东西“咬住”便会被人偷走的联想。山东一带也有类似嘴里咬一样东西的习俗,但不是怕丢东西,而是说这样针不扎人。对于小孩也有类似的禁忌。小孩的扣子掉了,就得脱下来缝。如果穿在身上缝扣子,小孩就会变成哑巴。当然,穿在身上缝的时候也可以让小孩嘴里咬一根线头,这样虽然穿着缝,也不会变哑巴了。这种说法可能源于“扣”和“口”的谐音。
 
放置禁忌
 
忌妇儿衣服夜间放置在外
 
收藏本页】【打印该页】【关闭窗口

  • 咨询微信
  • 师傅微信